怎么避免皇冠非正常投注 首页 怎么避免皇冠非正常投注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冯玉祥与韩复榘的恩怨:至死都不原谅_父亲_信任_军队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1:37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1938年1月24日,韩复榘在武昌被执行枪决。

当时,冯玉祥也在武汉,得知这个消息后,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观点,表达了自己对事件的态度。冯玉祥认为,韩复榘的死完全是“公正”的审判,社会大众普遍认为他罪有应得。因此,韩的死亡是“无可避免”的。冯玉祥也自责,认为自己在识人方面犯了错,未能正确引导韩复榘,未能为他提供更好的教育,以致最终导致了这种悲剧的结局。

两天后,1月26日,冯玉祥召集了手下的众人,在“韩向方之死”的讲话中,详细阐述了对韩复榘一生的看法。这次讲话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:

展开剩余84%

1. 回顾韩复榘与自己之间的经历:冯玉祥从韩复榘早年的事迹谈起。

2. 对韩复榘一生的总结与评价:冯玉祥引述了石敬亭的对联,并且批评了韩复榘一生中种种不正之事。石敬亭的这副对联准确地勾画了韩复榘的叛变历程:

- 欺蒋、叛冯、反阎、背商、逼张、驱鹿,真是吕布再世;

- 袭宋、击庞、拘李、留邓、骗唐、诓石,简直是庞涓复生。

冯玉祥进一步指出,韩复榘一生通过欺骗和奸巧手段来达成目的,这样的人最终难以有好结局。

3. 总结韩复榘失败的原因:冯玉祥强调,韩复榘的失败,根源在于基础过于浅薄,学识贫乏,没有听从好的建议,总是被身边的小人影响,最终陷入了利益的泥潭。

4. 冯玉祥解释为何未为韩复榘求情:冯玉祥坦言,自己无法因私情而放弃公义,如果大家都认为韩复榘罪该死,那么执行死刑就是对的,不必再说什么。冯玉祥提到,倘若他为韩复榘求情,可能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,给别人留下把柄。

冯玉祥对韩复榘的评价显得相当冷酷,几乎没有对老部下的死表示任何痛惜。虽然曾经有过深厚的关系,但韩复榘的背叛似乎让冯玉祥的心彻底冰冷。尤其是韩复榘八年前的倒戈,给冯玉祥带来了深刻的伤痛,以至于即使韩死了,也无法得到冯玉祥的宽恕。

---

韩复榘的早年经历

韩复榘,字向方,1890年出生于河北霸县一个普通农家,家庭并不富裕,但他的父亲韩世泽在村中的私塾里担任教师,靠着微薄的收入养育着五个孩子。尽管生活困苦,但父亲始终严格督促他们学习,韩复榘也因此学会了读书写字。在那个文盲率极高的清朝末期,能读书写字的能力显得尤为珍贵,这为韩复榘后来的人生奠定了基础。

1905年,韩复榘15岁,家里的经济压力让他也需要为家里分担责任。于是,他的父亲通过关系,安排他在县衙当了一个抄写员,负责抄写文书。对于当时的韩复榘来说,能有这样一份工作算是进入了体制内,尽管这只是个临时职位。然而,韩复榘并不满足于此,没多久他便染上了赌博的恶习。

1910年,春节时节,韩复榘因赌债累累,迫于债主的逼迫,他逃离了家乡,来到了关东。当时的他几乎走投无路,然而巧合的是,陆军第二十镇正在新民府招募新兵,于是韩复榘加入了军队,被分配到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。

冯玉祥当时是该营的营长,他对韩复榘的印象深刻。韩复榘外表文雅,机灵聪慧,而且能书会写,这些特点让冯玉祥十分欣赏,因此让他担任了军中的文职工作——司书生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韩复榘逐渐获得了冯玉祥的信任。

---

武昌起义与冯玉祥的信任

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,冯玉祥、王金铭等人计划在滦州发动起义,韩复榘积极参与了这一行动,负责起义的文书工作及传播思想。他总能出色地完成冯玉祥交给的任务,深得冯玉祥的信任。起义前夕,韩复榘更是率先剪去了长辫子,这一举动给冯玉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然而,滦州起义最终失败,冯玉祥由于得到陆建章的庇护逃脱了惩罚,而韩复榘因为剪辫子被清朝政府视为反叛分子,押解回了家乡。尽管如此,冯玉祥始终认为,等自己东山再起,韩复榘一定能够卷土重来。

---

韩复榘的军旅生涯

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冯玉祥在军队中的地位逐步上升,而韩复榘也借此机会跟随他成长。1912年,冯玉祥再次成为营长,韩复榘也重新回到了冯的麾下,并在冯玉祥的带领下,不断晋升,先后担任排长、连长、营长等职务。

在1918年至1920年间,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驻军常德,逐渐形成了以韩复榘为首的亲信核心,韩复榘、石友三、孙良诚等人被称为“十三太保”。冯玉祥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管理,使得他的军队几乎无懈可击,每一位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将,韩复榘也从一名普通士兵迅速崭露头角,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,很快跃升为师长,成为冯玉祥麾下的重要人物。

---

这段重新改写的部分加大了对冯玉祥与韩复榘之间复杂关系的描写,尤其强调了冯玉祥对韩复榘背叛的伤痛,以及两人之间的裂痕逐渐加深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分类
相关资讯